这些问题是: 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得知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的?他的反应是什么?北京速记公司 南京国民政府处理事变的对策是什么?

日期:2016-09-21 / 人气: / 来源:网络整理

多年来,人们一直认为,1931年9月18日夜,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,发动事变,蒋介石下令“不抵抗”,众口一词,几成铁案。前些年,张学良在吸收唐德刚的口述历史访问时,特别声明,“不抵抗”是他本人下的命令,和蒋介石无关。这样,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就向前推动了一步。但是,还有若干问题并未解决。这些问题是:

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得知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的?他的反响是什么?

南京国民政府处理事变的对策是什么?

张学良为何下令“不抵抗”?真的和蒋介石没有关系吗?

这些问题不解决,就不能认为问题已经彻底弄明确了。

四、张学良为何决定“不抵抗”

沈阳是奉系的“老窝”,是张作霖、张学良赖以立身、发迹的根据地,为什么当日本人来抢占这块宝地时,张学良会下令“不抵抗”呢?这里,我们要引用张本人的另一段至今尚未发表的“口述史”了。1992年1月2日,张学良在台北吸收张之宇、张之丙姊妹访问时说:

不但中央,就是连我们(也)根本没方法跟人打。不想打?怎么不想打?打可(能)更坏,日本更高兴。日本就盼望你打呀……打了,(东北就是)我占领的……我们打败了,交涉(时)你(就)得赔偿了……(我)知道怎样安排也是打不过他……人家日本人拿一个师来……那全部我们打不过呀……我们那时候没方法跟他打……就是游击队扰乱,这可以,正面的作战不行……人家一个可以当你十个……跟日本人打仗,他不投降,他剩一个人都要打呀……日本军人实在我可佩服。(九一八事变时)我认为日本是寻衅,找点麻烦,可以(向我们)多要点利益。(我们和日本打)好像拿鸡蛋碰石头,绝对打不过的。

这一段话是哥伦比亚大学请人根据录音收拾的。为赞助读者能读得比较顺畅一点,我添加了少数字词,以括弧表现。

在这一段话里,将张学良将下令“不抵抗”的原因讲得很明确,一是对日本侵华的野心估计不足,认为只是一般性的“寻衅”,“找点麻烦”;一是认为中日两军军力悬殊,根本打不过日本人。在这两点中,最重要的是第二点。

关于张学良拒绝在山海关对日“小加抗战”一事,张学良在吸收张之宇姊妹访问时也曾谈过此事,他回想当时的对话情况:

汪精卫:“你在山海关必定要和日本打!”

张学良问:“中央政府有什么筹备?”“没有(筹备)?打不胜,为什么还打?”

可见,张学良当时反对和日本作战的理由还是“打不胜”,就不能“打”。他之所以保持“不抵抗主义”,有他自己的思维逻辑。

张学良自称“爱国狂”,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已形成。然而,在面临强敌进攻时,却一再主意“不抵抗”。“不抵抗”当然是绝对毛病的,然而,人们却不能不承认,就总体而言,张学良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。

五、“不抵抗主义”的历史源头

通过上述分析,读者可以创造,“九一八”之夜和“九一八”之后,张学良的对日政策都是“不抵抗主义”,他并未向蒋请示,也非出于蒋的授意。那么,这是否意味着“不抵抗主义”和蒋介石毫无关系呢?并非如此。早在1928年5月,蒋介石的日记中就提出了“不抵抗主义”。

当年4月,蒋介石自徐州誓师,率兵北伐,目标是打下北京,结束奉系军阀的统治。同月19日,日本出兵山东。5月3日,日军在济南肆意杀害中国军民,残暴杀害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17名中国外交人员。4日夜,蒋介石决定中国部队退出济南,分五路度过黄河,绕道北伐。10日,谭延闿、张静江、吴稚晖、王正廷、蒋作宾等在兖州与蒋介石会议。当日,蒋介石日记云:

晨,到兖州。上午,谭延闿、吴敬恒、张人杰到。会议议至下午四时,决取不抵抗主义,宣告中外,而各军渡河北伐,完成革命为唯一方针。故对日本,凡可忍辱,必须至最后亡国之时,乃求最后历史之光荣。余决心,以退至运河沿岸鲁西与徐北,与之决战也。

可能,这是近代中国“不抵抗主义”的最早源头,也是蒋介石“不抵抗主义”的起源。当晚,蒋介石决定对日道歉,免除第三军团军团长贺耀祖的职务。

11日,日军进攻济南城,蒋介石日记云:

闻今又攻济南城,昨今连命其放弃济南,消息终不得达也。决将总部移动至济宁,余自渡河北伐,暂避倭寇。以原定目标为奉张,如转移于倭寇,则多树敌,有背原则也。

蒋介石的这一页日记阐明,他之所以决定对日军在济南的寻衅“不抵抗”,也有他自己的思维逻辑,这就是,保持消灭奉系军阀的原目标,不能多增长一个敌人。

作者:北京速记公司


现在致电 010-63797486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Go To Top 回顶部